杨柳风
2025-02-24 09:05:31          来源:双峰县融媒体中心 | 编辑:贺磊 | 作者:刘自林          浏览量:30505

杨柳风,出自南宋诗僧志南和尚的一首绝句,而他,也因这首绝句名垂诗史。

《绝句》(志南):“古木阴中系短篷,杖藜扶我过桥东。沾衣欲湿杏花雨,吹面不寒杨柳风。”广为流传的是三四句,尤其是最后一句,“吹面不寒杨柳风”顾名思义,杨柳风,就是吹过杨柳的风,即春风。诗人在初春拄杖春游,绵绵细雨飘落在杏花上,雨滴差点打湿衣裳,而迎面轻轻吹来的、带着杨柳清新气息的风儿,没有半丝寒意,温暖、柔和,令人陶醉。作者细腻的笔触下,春天是多么美好、惬意,充满着生机与希望,给我们刚刚经历冬天的心灵,以宁静、抚摸、慰藉。

这个冬天,真的不冷。气温在零下的时间段,很少很少,未曾下过丁点雪。仅仅在正月十二日早上,因为大霜,池塘边角有一点薄冰。去年前年,都下了大雪,压折很多竹子、大树。这是近二三十年来少见的实实在在的暖冬。正月初六立了春,水,就一天暖过一天,风,也不像冬天那般冷峻、尖利、凝滞,变得温柔、和畅起来。

眼下,正是七九。五九六九,沿河看柳,七九河开,八九燕来。柳色遥看近却无,远远望去柳树呈现出一片淡淡的绿,好似已经长出了茸茸的嫩叶。走近一看,才发现,柳条上并没有叶子,而是一个个叶苞,小小的嫩叶还在里面包裹着、发育着。此时的柳枝,变得蜡黄、透点浅绿的鹅黄,柳条柔柔软软,泛着几许光泽,油油的,满满的韧,已不再是冬天乌黑、暗褐、硬脆的样子了。

微微、柔情的春风,吹啊吹,吹过峰峦峡谷,掠过大地原野,拂过河岸树林、街角房檐。各色花儿,像击鼓传花的游戏,递次盛开。腊月就开始绽放的腊梅,正和红梅、白梅一起,你不让我,我不让你,热热闹闹地开着、吵着,娇艳动人,芬芳扑鼻。含笑开了,玉兰开了,一样的洁白无瑕。贴梗海棠,火红的花蕾,绽满了枝梢。小鸟,在树上欢快地腾挪翻跃,啾啾鸣唱。小草,在重重叠叠的腐叶下,在黛绿的苔藓间,在石头边、泥土里萌芽,舒展着身子,探出了脑袋,带着土地淡淡的芳香。公园池塘里,几只黑水鸡,不停地游弋、捕食。春江水暖鸭先知,而这是鸡,黑水鸡,一种保护动物。黑水鸡非常警觉,它们有时在岸边腐草丛中休息,人稍一靠近,就发出“谙艮”的叫声,扑棱棱,飞出去一二十米,脚蹼划出一串浪花。爱运动的小伙子,甩动双臂,迈开大步,在公园步道上疾步行走。跳广场舞的美眉们,脱下了厚厚的外套、毛衣,热汗蒸腾,恣意飞扬。

说到杨柳风,不能不说杨柳。其实,吹面不寒杨柳风,还有一种,很寒,很冷,很让人黯然神伤、肝肠寸断,那就是:别离,送别。

杨柳,为什么和离别扯到了一起?为什么象征送别?大约有这么几点。其一,“柳”与“留”谐音,古人送别,折柳相赠,表达对离人的不舍、挽留。其二,柳树生命力顽强,插柳即生,随地可活。他们希望友人无论走到哪里,都能像柳树一样,随遇而安,好好地生存和发展。其三,古人常在驿亭、渡口送别,而这些地方常常有柳树生长。送别时,触景生情,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折下柳枝来表达感情,久而久之,柳枝自然就与送别紧紧联系在了一起。

那么,折柳送别的习俗始于何时呢?在《诗经·小雅·采薇》中,就有“昔我往矣,杨柳依依。今我来思,雨雪霏霏”的诗句,以杨柳的轻柔,衬托战士离家时的不舍,为杨柳象征送别定下了基调。《诗经》,诞生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。其后,历代文人墨客不断沿用和丰富这一意象。到了西汉,长安灞桥两岸遍植柳树,人们在此送别亲友时,折柳相赠,正式形成了以柳枝表达送别的习俗和文化传统,并广泛流行。灞桥柳,成了送别的代名词。从此,送别诗,就大多会写到杨柳。如北朝乐府《折杨柳枝歌辞(节选)》(佚名):“上马不捉鞭,反折杨柳枝。蹀座吹长笛,愁杀行客儿。”隋朝民歌《送别》:“杨柳青青著地垂,杨花漫漫搅天飞。柳条折尽花飞尽,借问行人归不归?”唐代李白的《春夜洛城闻笛》:“谁家玉笛暗飞声,散入春风满洛城。此夜曲中闻折柳,何人不起故园情?”还有白居易、李商隐、郑谷等等,历朝历代许许多多诗人,写下了流传千古的折柳送别诗词。

嵩云秦树,社燕秋鸿,多么令人悲伤、心碎的字眼。亲朋好友,谁想离别?谁愿意分开?可现实,迫使人们少不了离别,不能不离别。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。由于自然资源的差异,社会资源分配的不均,经济发展的不平衡,如今,人员的流动、迁徙,比古时候更多、更频繁。但现在通讯、交通高度发达,想视频、说说话,随时随地都行。想见面,高铁、飞机,让我们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,只需几十分钟、几个小时。不像从前,水路加旱路,长亭更短亭,短则三五个月,长则一年半载。然而,一日不见,如三秋兮,热恋中的情人,多么希望时时刻刻腻在一块。对年迈的父母,多么希望多一点时光陪伴他们,承欢膝下。

春风十里扬州路,卷上珠帘总不如。春水初生,春林初盛,春风十里,不如你。纵使暂时别离,只要心中有爱,装着彼此,就是为了更好地相聚。

在同一轮溶溶月辉下,春风,吹过你,也吹过我,在你心里,也在我心里。

吹面不寒杨柳风,如此,甚好。

责编:贺磊

来源:双峰县融媒体中心

  下载APP